◎如想發表對某影片感想,請先搜尋討論區是否已有這部影片,有的話請在該篇留言後面發表,避免重複
◎請利用上面的分類及關鍵字搜尋功能找尋影片。
◎如有故意挑釁或過於激進與謾罵的言論,管理員將會→砍!停權!再見!

討論區管理:美牙
最新討論:
[影展]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嗎?
[劇情] 天下無賊
[劇情] 張越桂
[劇情] 領跑人 (Pace maker)
[喜劇] 〈逆轉人生〉Intouchables/觸不可及
   返回上一頁  |  劇情
片名: A.F.I.-第66名–螢光幕後 Network (1976)
作者: Decade IP:61.64.xxx.xxx 2003/09/09 19:04:07 發表      
回應 0 篇 | 點閱 4175 次      


第66名為1976年聯藝公司出品的「螢光幕後」,薛尼盧梅(Sidney Lumet)導演,費唐娜薇(Faye Dunaway),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和彼得芬治(Peter Finch)等主演。

彼得芬治飾演電視台一位因工作壓力而瀕臨崩潰的新聞主播,費唐娜薇是一個野心勃勃,激進充滿活力的製作人;威廉荷頓則是一位正直沉穩的節目主管。導演薛尼盧梅原就以擅長刻劃在緊張環境中工作的人如何面對壓力,理智與內在情感拉距產生的衝突。

在「螢光幕後」一片中,不少鏡頭的銜接讓觀眾也幾有跟著繃緊神經的緊湊效果。而編劇帕帝卻夫斯基(Paddy Chayesfsky)更是痛快地將電視台那票幕前光鮮實則幕後勾心鬥角的現實嘴臉盡情嘲諷個夠。在拍攝本片的七十年代中,當時美國的三家大電視網(ABC / CBS / NBC)為了增加自己的收視率,對於挖掘任何新聞題材均求聳動而無奇不用。

當時的美國人民剛經歷過越戰…水門醜聞…通貨膨脹…經濟蕭條等國內政治和經濟上的種種事件沉重打擊。而每段歷史事件,莫不是經由大傳媒體的喧囂報導,怵目心驚地經由早與大眾密不可分的電視輸往入每個家庭裡。如果有機會再觀看這部影片,便會發覺:其實這部影片在任何時代都自有其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蘊含其內。對於大傳媒體工作者而言,他們必須檢討處理一樁新聞的首要條件為
何?是忠實的指出事件發生的經過情形? 或更進一步直指核心地深入挖掘癥結讓大眾自己作判斷?揭發新聞事件之後的連鎖反應,媒體該負起怎樣的道德責任?再者,那些守在電視機前廣大好奇的觀眾,是否真的鼓動了傳媒以激進的態度挖掘更多醜聞內幕來滿足他們的窺探慾?當所有聳動的暴力新聞和畫面不再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時,媒體或酗]早忘了自己最原創的報導動力:所有陰暗面的報導,其實都在為了讓大眾興起防患於未然的警惕之心才是。而不僅是嘩眾取寵為提高收視率的卑劣手段。

薛尼盧梅是位充滿感情的電影工作者,但他的電影都毫不留情地以鋒利似手術刀芒的切口直指人性脆弱的部份。早期的盧梅作品多與執法人員,社會公義的探討有關。例如:1973年艾爾帕西諾主演的「衝突」(Serpico),1975年也是帕西諾主演的「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1982年保羅紐曼主演幾乎奪得影帝頭銜(後來敗給主演「甘地傳」的班金斯利)的「Verdict」。離最近的一部作品,1997年由安迪賈西亞主演的「夜襲曼哈頓」(Night Falls on Manhatten)都是這些他得心應手的影片題材。此外, 薛尼盧梅於1974年導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更是將英國古典偵
探作家艾嘉莎克麗絲蒂(Agatha Christie)的作品改編搬上銀幕的成尼@品呢!

返回上一頁

Copyright (c) 2002 www.lalaca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所有-發條鳥森林地圖 / 發條鳥電子報歡迎整篇轉寄
除領養公告可供轉寄轉貼;其他所有文章、圖片不得擷取部分內容私自轉寄或刊登